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将一军(1)(1/ 2)
宋义长突然想起了汉时赵信为匈奴单于筑起的赵信城。赵信教单于在杭爱山麓筑城,本意是远避汉军,以广漠草原的纵深来牵制实力强大的汉朝骑兵军团。但今日蒙古人在漠北四周已经没有对手,自然也用不着远避谁。
大汗窝阔台所以选在杭爱山、鄂尔浑河上流修筑一座城池,纯粹是因为缺乏一个合适的接见地方和藩属的使臣的地点而已。
他命令从中原汉地选拔数万工匠,在回鹘故城的城址上修起一座全新的城市。这将成西到黑海,东到高丽的万里阔土的心脏地带。远到波斯边境的领主,近到草原上不同的部族,统统都要派遣使臣前来朝觐大汗,为大汗奉献贡品以示服从。
而为了奉养宫帐中众多的侍从、庞大的禁卫军和居住在和林城中的学者、工匠和仆人们,每日从中原要向塞外运输五百车的粮食和各种用度,中途花费无数的人力和物力,只为了保证沙漠北边的达官显贵和仆从的奢华生活。
宋义长和郝经就是跟随着一支向和林进发的车队一起上路的。因为忽必烈和蒙哥事前要率领精锐的本部兵马到和林集中,而诸王贵戚的谋臣和干臣们都随着商队和运输队稍后赶来。郝经和宋义长还算是行程轻松的,毕竟每日都有从太原出发越过雁门关向北方进发的运输车队。若是花剌子模旧地、或者是俾路支地方的领主前来朝觐,提前几个月就得上路,然后一路颠簸直奔漠北而来。旅途所受的奔波劳累,不是郝经和宋义长能想象的。
但就算是从中原到和林,也要经历相当艰难的路途。先要穿过浩瀚的大沙漠,然后沿着戈壁一路向西北前行,中间大部分地区都是渺无人烟的荒野。别的地方不提,就是这广袤的沙海中一路上看见的都是人和牲畜的累累白骨,不用问就知龗道是沿路负责运输粮食补给的夫役的冤魂所在。
运输队自出雁门以来,因为过度劳累和蒙古差官逼迫太急,已经有十多个民夫不堪重负倒毙在路旁,但押队的蒙古兵不准运输车队稍停版刻,一旦稍有人放慢了脚步,立即冲了过来,挥鞭就打。民夫们甚至连同伴的尸体都顾不上掩埋,任由着它们留在路边发臭,引来野狗的撕咬。
这一路上看到的白骨,大概都是这样的际遇吧。宋义长不顾郝经的劝阻,屡次和蒙古的差官直言抗辩,总算是稍微缓解了一下蒙古人的催逼,让众人能够有些时间停下歇息,医治一下疲累的同伴。
“此类行径,与当年花石纲之事又有何处不同!”宋义长对郝经愤愤的说道:“难道终须闹出几伙梁山好汉,大汗才会终止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么?”
郝经无奈的说道:“这怎么能和宋徽宗的花石纲相提并论,花石纲那是纯粹为了玩乐消遣而已。但大汗身在漠北,随行这么多将士、宫女、侍者和后妃,这些人总归需要吃穿应用,这些东西不都只有仰仗中原来供给么?而且大汗越需要中原的粮食和布匹,他对中原的依赖也就越深,这对于我们是有好处的。”
“倘若真的能争取到在大汗面前说话的机会,目下人民受一点苦也没什么。”宋义长咬着牙说道:“只怕蒙古人并不会完全依赖某一派系的势龗力,而是会在各种臣属中大玩平衡,中原百姓以血汗供给的,不过是天平的一端而已。”
“一端没有关系。”郝经得意的说道:“关键的是我们的一端压在了蒙哥大王和忽必烈大王身上。他们二人都蒙古年轻一辈中出类拔萃的豪杰,尤其是忽必烈大王,喜好中原风物,对中土的儒生和学问家们也很礼貌,他是清楚中原对于蒙古国的意义的。只要咱们能辅助忽必烈大王继承大汗之位,就可以将宫帐和禁卫军全部撤到中原来,就地就行供给。中原百姓也就不用再受千里均输之苦了。”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是由察合台系或者是术赤系的儿子们成为大汗,那中原的百姓可就有苦头吃咯。”宋义长不紧不慢的开着玩笑:“真是幸好蒙古人有这个幼子守产的传统哪。”
运输队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穿过了大漠,又前行了十余日才见到了鄂尔浑河的河水。若是在以前,在这十余日间不知龗道会有多少盗匪打着粮食和各种珍贵货物的主意。但蒙古崛起之后,以严厉的手段管理大漠上的各个部族,再也没有人敢私自抢劫商旅。尤其还是为大汗运粮的车队。
时值夏末时节,草原上的的牧草正是茂密的时候,一望茫茫,似东海浩瀚,让人的心胸不禁开阔起来,苍穹下几只雄鹰在天空里盘旋鸣叫着,为这幅美丽的画卷更增添了几分英雄之气。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